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台灣TS標章/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透過我們的服務,協助客戶滿足各國安規的需求,進而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及競爭力,將產品行銷至國際。

博翔科技有限公司在各大經濟體系的安全認證規範已擁有了十餘年的經驗與經歷,瞭解著安全技術與設計在認證過程的困難點

藉此Protect & Safe 秉著提供更方便更完善的認證與產品給您,

並提供CE認證、TS認證、MD認證、LVD認證、EMC認證、UL認證、NRTL認證、SEMI認證、CB認證、PSE認證、CCC認證、ASME認證、CNS認證、NFPA認證、510K認證等服務,邀請您一起邁向世界的安全技術頂端

博翔團隊核心成員出身法人中心,相較國內其他安全檢測驗證同業,博翔的強項在於成員經驗豐富,輔導過相當多的成功案例,及能為客戶提供從產品查驗、測試、驗貨與取得國外安全認證的一條龍式全方位解決方案

甚至該公司已自行開發出安全護罩、安全模組多項安全元件,期能協助客戶在兼顧「品質、安全、交期與成本」等考量下,提升其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並且擁有最完善的設備整改服務,以符合國際標準,保證出口!

可採用標準: 2006/42/EC, EN ISO 10218-1, EN ISO 10218-2, EN ISO 11161-1, EN ISO 12100, EN ISO 13849-1, EN 12622, EN 60204-1, EN ISO 13857, EN ISO 13855, EN ISO 13851,SEMI S2, SEMI S10, SEMI S8, SEMI S22, SEMI S14, SEMI S17, SEMI S28, SEMI S26等

請立即點擊上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FRTGE1515VRFEVE15EVEF

 

OKAPI 推薦

  •  

    文/陳琡分2016年10月26日

    八旗文化近年選書表現亮眼,編輯台上採各主編分線經營的「旗主制」左起為主編王家軒、洪源鴻、總編輯富察、副總編輯成怡夏、主編林家任 原本期望那天是眾人圍坐一圈暢聊編輯事,如同出版社社內例行編輯會議那般。怎知八旗的主編們,原來是不共坐一室開會的。 「要做什麼書會先討論嗎?不會。好像
  •  

    文/莊瑞琳2012年12月22日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裡民眾對緬甸軍政府的統治有這樣的描述,「在緬甸,我們的早晨是黑暗的,中午是黑暗的,整天都是黑暗的。」在極權統治下,緬甸是一個有五千萬人質的國家,過去最有名的人質就是翁山蘇姬。然而2012年的緬甸,戲碼換了,唱的是改革開放的大戲,不僅翁

內容簡介

歷經人類近代史上最暴虐的統治,緬甸真的即將迎來民主?
什麼扭曲的歷史,讓翁山蘇姬的奮鬥如此艱辛?
以底層人民的鮮血鋪墊而成的抗爭,就會帶來了自由與和平?
這是一本為緬甸人民發聲的書,
以親歷現場的採訪報導,帶你看清緬甸的真相。

  英國的殖民、日本的侵略、種族矛盾與宗教衝突,剝奪了獨立後的緬甸人民渴望的民主和平,隨之而來的是20世紀最漫長的軍事獨裁統治,與無止盡的仇恨與屠殺。

  曾經是亞洲最富裕的糧倉,卻因瘋狂的暴政,淪為全球最與世隔絕、貧困落後的國家。與大規模的種族清洗、街頭屠殺、計畫性的性侵相比,政治犯漫長的牢獄竟顯得微不足道。

  但緬甸人民沒有放棄,不能放棄……

  2002年,作者班尼迪克‧羅哲斯在泰緬邊境的收容所遇見了一位緬甸撣族的小男孩。他的父親在田裡耕作時被緬甸國防軍射殺,兩週後國防軍再度重返,不僅殺了他的母親,也放火燒了全村。男孩被軍隊強拉作挑夫,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行軍三天後,男孩不支倒地。軍隊以為他死了,把他丟在路邊。甦醒後,他靠著香蕉與樹皮穿過了森林,逃出了緬甸。遇見作者時,他說:

  請告訴全世界,對這個軍事政權施壓,要它不再殺害它的人民。請告訴全世界,不要忘了我們。

  班尼迪克‧羅哲斯決心為緬甸人民發聲,寫下了這本書。

  他冒著被緬甸特務逮捕下獄的危險,出入緬甸四十餘次,訪問了在緬甸民主化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異議份子、學運領袖、人權志工,記者、英國外交官,遭受殘暴虐待的百姓、受暴的婦女、被強迫從軍的孩童,遭緬族軍政府種族清洗的少數民族……當然,也包括了廣為世人崇敬作家的翁山蘇姬,還有她的好友、坐牢十九年的作家溫丁等人。這些深入險境取得的第一手資料,提供了我們對近代緬甸軍事政府暴行、緬甸人民令人泫然欲泣的慘狀,無可奈何卻又不得不挺身而出的反抗運動。

  在羅興亞難民問題震驚全世界之後,緬甸的人權問題再度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然而,羅哲斯更進一步地指出,在緬甸各個周邊地區,掌握國家機器與部隊的緬族對少數民族的大規模迫害其實是常態。除了無差別地剝奪了所有人民的基本權利之外,緬族政府更有計畫地試圖剷除少數民族的文化認同,手段包括屠殺、強暴,摧毀文化遺產等等。本書以四章的篇幅,分別在緬族的迫害下,克倫人、克耶人、撣族、孟族、克欽人、欽族,以及羅興亞人的處境。

  然而,作者也指出,緬甸的民族問題起源於在日據時代緬甸的國父,即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將軍,與日本人合作並對少數民族的反抗運動展開鎮壓。儘管翁山在1948年緬甸獨立的彬龍協議(Panglong Agreement)希望推動各族群的自治,並將緬甸改為聯邦體制,但翁山旋即被暗殺身亡,留下的是一個處於內戰邊緣的新生國家。1962年尼溫將軍透過政變建立獨裁政權,不僅極力反對聯邦主義,更建立了一個全球最封閉、最高壓的專制國家。

  複雜糾結的歷史,身陷其中的人幾乎難以掙脫。

  結構性的不公不義自然引發前仆後繼進行抗暴運動,並在1988年的八八學運與2007年的番紅花革命中達到高峰,也促成了傳奇人物翁山蘇姬的誕生。民主運動在2015年似乎開花結果,雖然翁山蘇姬在蓄意的政治操弄下無法當選總統,她領導的最大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執政了。然而,究竟眼前的勝利是通往更普遍的民主的康莊大道,還是只是軍政府為了安撫民心、討好西方強權以抵制中國的權宜之計,誰都還沒有答案。羅哲斯尖銳地指出,改變的只是一些膚淺的細枝末節,真正迫切需要的建制性、憲法性改變仍然似乎遙遙無期。

  緬甸來到了一個令人既興奮又惴惴不安的十字路口。樂觀與悲觀都有理由。曙光已經乍現,但遮在眼前的烏雲尚未散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班尼迪克‧羅哲斯(Benedict Rogers)


  亞洲人權問題專家,也是國際人權組織「全球基督徒團結組織」(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倡導人,經常為《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國際前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與《衛報》(Guardian)等國際媒體供稿,也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半島電視(al-Jazeera)等廣電業者的座上常客。他曾應邀在白宮、歐洲議會、英國下議院、日本國會與牛津大學舉行簡報、發表演說,足跡遍及全球各地。目前住在倫敦的他,多年來對緬甸問題一直十分關注,曾走訪緬甸與其邊區不下四十次。

  在本書之前,他還著有《丹瑞:肆無忌憚的緬甸獨裁者》(Than Shwe: Unmasking Burma's Tyrant)。

譯者簡介

譚天


  曾任《聯合報》編譯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歐洲日報》編輯主任。退休後旅居加拿大迄今。譯作包括《戈巴契夫傳》、《身先士卒:史瓦茲柯夫將軍自傳》、《十億民工進城來》、《泰王的新衣》等約七十多本,範圍廣涉宗教、文化、理財、政治等領域。

 

目錄

推薦序  林怡廷
原  序  戴斯蒙‧屠圖大主教
地  圖
作者註
前  言

第一章    從亞洲米倉淪為病入膏肓的國度
第二章    自由的呼聲
第三章    出現在東方的一場腥風血雨
第四章    北方的無聲吶喊
第五章    西緬甸背負的十字架
第六章    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
第七章    叛離人士、逃兵與孩子兵
第八章    刑求室
第九章    斑斑血跡與隨處散落的拖鞋:番紅花革命
第十章    納吉斯颶風
第十一章    軍政府的幽靈
第十二章    不安的未來?

後記
謝詞
註釋
中英文對照表
 
 

前言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一日,我與當時擔任克倫民族同盟秘書長的曼沙共度了半日時光。克倫族是緬甸有數最大幾個少數族裔之一,而克倫民族同盟是代表緬甸克倫人的主要反抗組織。我與曼沙頗有交情,每在造訪美索時,總會去拜訪他。美索是一座位於泰緬邊界的小城,駐有許多緬甸流亡民主團體。曼沙的女兒也是我的友人。
 
  二月十一日那天,經由曼沙的安排,我與原在緬甸軍中當孩子兵、後來躲進克倫族地區、獲得曼沙庇護的孩子會面。那天從上午八點到下午一點,我一直待在曼沙家裡。在與幾名過去的孩子兵訪談過後,我與曼沙以及克倫民族同盟其他幾位資深領導人開了一次會。之後他邀我留下來與他共進午餐。那天他神清氣爽,以柔和但堅定的語氣談著克倫族的政治與人道情勢,他拿他英語能力的進步開玩笑,言語間頗以他幾個旅居海外的子女也已參與這場抗爭為榮。
 
  三天後,情人節那天,幾名匪徒來到曼沙的家。他們穿過大門,走上曼沙坐著的遊廊──三天前,曼沙與我就坐在那裡。他們用克倫語向他問候,還為他獻上水果。然後槍殺了他。
 
  儘管緬甸現在可能已經開始改變,但半個多世紀以來,在軍政府恐怖統治的淫威下,緬甸人民一直在自己的國家過著彷彿囚犯的生活,甚至在逃到鄰國邊界以後,他們仍然不安全。近年來儘管出現一些改革,但恐懼與猜忌之情仍然瀰漫,特別是在少數族裔間,這種情緒尤其濃烈。曼沙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遭緬甸軍政府派人跨過泰國邊界暗殺的。槍殺他的匪徒據信是克倫人,甚或還與曼沙相識,但他們毫無疑問都是軍事執政團找來的打手。曼沙所以遇害,是因為他是反對軍政府最力的人。能夠在民主運動大環境中溝通種族、宗教與政治歧見的少數民族領導人寥寥無幾,曼沙是其中一人。他能整合民眾,統一口徑追求聯邦式民主與全民平等的共同目標。
 
  一些克倫族領導人失之狹隘,只重視他們克倫族本身的鬥爭,但曼沙不一樣。他看的是整個緬甸的遠景。他一方面與以緬族為首的民主運動、與其他少數族裔密切合作,同時還能對自己的克倫族人全力奉獻。他以純熟的技巧在克倫民族同盟內部派系與全民民主運動之間排難解紛,設法達成所謂「強硬派」與「和解派」之間的協議。強硬派強調武裝鬥爭、國際制裁與不妥協,而和解派則認定使用軍事手段永遠無法贏得這場鬥爭,應該運用談判追求與軍政府的政治解決。緬甸民主運動領導層主要都是基督徒,而緬甸人民基本上都是佛教徒,但身為泛靈論信徒的曼沙,卻能溝通這一切宗教上的差距。他與國際媒體、政要與非政府人權組織關係良好,是著名的克倫族喉舌。就在軍政府籌畫的新憲公民投票即將舉行之際,當局將曼沙視為對軍事執政團的威脅。緬甸軍政府會竭盡全力封殺反對派聲音,曼沙遇害事件就是例證。
 
  五十多年來,緬甸連續受到幾個全世界最兇殘的軍事獨裁政權的統治,在其下苟延殘喘。這些殘民以逞的政權,把酷刑與強暴當成作戰武器,用奴工與人民做為掃雷工具,還全面、有系統地強徵兒童充軍。二〇一〇年上台的政府名義上雖是文人政府,但領導它的都是原先的將領。他們在二〇一〇年脫下軍裝,舉行緬甸二十年來第一次選舉,如此而已。二〇一〇年選舉根本是明目張膽的騙局;五年以後,軍政府再次舉行選舉,這一次的做法精進許多,若干類似民主的機制也開始出現。但幕後操控的老闆仍是軍方。
 
  緬甸在一九四八年獨立以後,曾享過十年民主。之後,由於共產黨與幾個少數族裔團體發動武裝暴亂,把國家鬧得四分五裂,尼溫將軍領導的軍事政權遂以重建治安為名,將文人政府趕下台,取而代之。一九六〇年,新選舉舉行,原本由吳努總理領導的文人政府重新視事。但兩年後,尼溫發動政變,軍政府自此以後一直統治緬甸,成為全世界統治時間最久的軍事政權。不過,隨著其他軍事獨裁統治的凋零,特別是阿拉伯世界幾個政權的土崩瓦解,緬甸軍事執政團也終於似乎開始走上一條新道路。緬甸問題專家伯蒂‧林納在二〇〇九年指出,自一九六二年以來在全球各地奪權的軍事政權,如今只剩下兩個:緬甸與利比亞。兩年以後,利比亞政權垮台,緬甸政權也似乎正在改革。只是緬甸這些改革大體上不過說得熱鬧,實質上並無建樹。沒有建制性的議會與憲法改革,緬甸不會得到真正解放,還有最重要的是,不能建立一種讓境內少數民族達成政治和解的政治進程,緬甸永遠無望和平。仇恨性言論、歧視性立法與反伊斯蘭的暴力,造就了聲勢強大的佛教徒國家主義,也威脅到剛開始萌芽、還很脆弱的自由。
 
  根據二〇一四年一項有爭議的普查,人口約五千一百萬的緬甸是東南亞種族與宗教最複雜的國家之一。說緬甸語的緬族是緬甸多數民族,除緬族以外,緬甸還有以下七大族裔團體:克倫族、克耶族、撣族、孟族、克欽族、欽族與若開族。其中克倫族、克耶族、撣族與孟族住在緬甸東部與南部的泰、緬邊界(不過大多數克倫族人住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德林達依專區與仰光);克欽族住在緬甸北部與中國邊界沿線;欽族住在緬甸西部,散居印度與孟加拉邊界地區;若開族則住在與孟加拉接壤處。此外,緬甸還有巴歐、拉祜、傈僳與那加等無數次少數族群,以及其他更小的族群,例如佤族,說漢語的果敢,以及在所有少數族群中最受迫害的羅興亞穆斯林。自緬甸於一九四八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以來,許多這類族群團體都曾不斷對緬族主控的中央政府發動武裝鬥爭,他們一開始爭的是分離與獨立,但時至今天,他們幾乎都在爭自治、爭平等權、爭緬甸境內聯邦式民主。許多族群團體已在一九九〇年代與軍政府簽下停火協議,但克倫族、克耶族、撣族與欽族仍在不同程度上繼續戰鬥,直到初步停火協議於二〇一一與二〇一二年之交達成為止。相形之下,克欽自一九九四年起停火,直到軍政府十七年後在二〇一一年對克欽發動狠惡的新攻勢,才又重啟戰端。促成全國性停火的進程慢得讓人傷神。
 
  占緬甸人口大宗的緬人也一直在進行爭民主的抗爭,發生在一九六二、一九六七、一九七〇、一九七四、一九八八、一九九六與二〇〇七年的抗議事件就是明證。其中一九八八年那次事件,尤其引發對軍政府最有組織的一波反抗運動。領導這波反抗運動的,是緬甸獨立運動領袖翁山的女兒翁山蘇姬。軍政府於一九九〇年舉行選舉,結果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壓倒性勝利,但軍事執政團不但沒有將權力移交給依法選出的人民代表,還毀棄遵重選舉結果的承諾,把獲得勝選的民主運動人士下獄,將權力握得更緊。一九九一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翁山蘇姬,在選舉即將展開以前於一九八九年遭到軟禁,在之後二十一年中,她幾乎有十五年生活在牢獄中。她遭到的最近一次監禁從二〇〇三年持續到二〇一〇年。緬甸於二〇一〇年舉行二十年來第一次選舉,翁山蘇姬在選後立即獲釋。根據估計,過去二十年來,關在緬甸,獄中的政治犯約有兩千人,不過到二〇一一年年底與二〇一二年年初,軍政府為讓世人相信它在改革,已經放了幾百人。只是這些釋放並非沒有條件;許多政治犯得到的只是假釋而不是赦免,許多人在獲釋以後,因背著不公正的罪行紀錄而找不到工作,當局也不提供任何幫他們重新生活的協助。更何況,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仍有好幾百名政治犯關在牢裡。
 
  許多年來,緬甸的命運一直是二十世紀後半葉最疏於報導的大悲劇。對於這個現象的改變,自一九九〇年起成為緬甸民主運動面孔的翁山蘇姬確實發揮了一些影響力。但儘管她的面孔與大名不斷出現在T恤與海報上,儘管大主教戴斯蒙‧屠圖與前捷克總統哈維爾等世界級領導人,波諾與他的樂團U2、前美國第一夫人蘿拉‧布希與印度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等名流顯要,前英國首相高登‧布朗、前挪威總理謝爾‧馬尼‧邦維克與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等政界人士也為了替她伸張正義而熱心奔走,沒聽過她的名字、沒見過她那張臉的仍然大有人在。有人將她的故事拍成一部名叫《翁山蘇姬》(The Lady)的電影,由楊紫瓊飾演翁山蘇姬,有人將她的故事製作成戲劇《緬甸之女》(The Lady of Burma),寫成歌曲《緬甸來函》(Letters from Burma),有關她的傳記也有好幾本問世,但仍有許多人不知道翁山蘇姬的事。
 
  但不了解、或至少不理會緬甸少數族群悲慘命運的人就更多了。許多年來,這些少數民族一直在迫害人類的犯行中苦苦掙扎。在有些地區,他們承受著戰爭、甚或意圖種族滅絕的罪行。從一九九六到二〇一一年間,軍方在東緬甸搗毀三千七百多個村落,造成一百多萬人流離失所,但只有關注這類議題的人知道這些事。就爭取國際認知這方面而言,克倫族做得比其他族裔團體都好。在緬甸所有邊區中,與泰國接壤的邊區最容易進出。多年來,進入泰-緬邊區走訪克倫族難民營的記者、人權運動人士、政要、名流與非政府組織也越來越多。克倫族仍然需要更多關注,只是生活在同一邊界沿線的克耶族、撣族與孟族,獲得的關注比克倫族少得多,至於少數族裔在其他邊區的苦況就更加鮮為人知了。在與中國、印度以及孟加拉接壤的邊區,許多少數族裔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只是走訪這些地區的外籍人士既寥寥無幾,他們也只能在無聲無息、毫無外援的情況下,默然承受這一切了。
 
  在二〇〇七與二〇一〇年間,緬甸人民經歷了最嚴重的政治動亂與人道危機。二〇〇七年九月,數以千計的佛教僧侶走上街頭,國際媒體對緬甸事務漠不關心的情況就此出現劇變。人稱「番紅花革命」(Saffron Revolution)的這次事件,是一九八八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在這次事件中,僧侶與緬甸百姓走上街頭,抗議燃料漲價,並要求與軍政府對話,要求民主轉型。當時稱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的軍政府,一如既往、不改本性地採取行動:僧侶與緬甸百姓被捕、遭到毒打、下獄與酷刑虐待,還有人當街遭到就地槍決。二〇〇七年與一九八八年事件造成的影響所以不同,就在於二〇〇七年事件的影片與照片,在事發之後不到幾分鐘,就透過電子郵件與行動電話傳到世界媒體手中。在一九八八年,國際社會直到事件結束以後,才逐漸察覺當局鎮壓手段的兇殘;在二〇〇七年,世人能見到事件在第一時間的真況。
 
  八個月以後,颶風納吉斯(Nargis)侵襲緬甸,造成重大死傷與災難,緬甸又一次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在事發之初,緬甸政權驚魂未定,對沿海地區遭到的這場重災完全拿不出對策,還拒絕國際社會伸出的援手,遂使災情雪上加霜。之後,在主要由英、美、法幕後主導的強大國際壓力下,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與緬甸在東南亞國家協會鄰國出面,緬政權才讓步,同意讓國際救援物資與救難人員進入緬甸。在這整個事件中,國際社會祭出協調一致的外交與政治壓力,不僅揚言動用聯合國「保護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R2P)機制,法國、英國與美國還將海軍艦艇陳兵緬甸海岸,緬甸政權才終於屈服。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救災人員進出災區仍然受到諸多限制,有關救災物資被盜、或遭挪作他用的傳聞也甚囂塵上。
 
  風災才剛結束,緬甸政權立即舉行新憲公民投票:而推動這部新憲的唯一目的就是吹捧軍事統治,並將翁山蘇姬擋在政府門外。這次公民投票有關作票舞弊的傳聞不斷,幾乎所有觀察家都認定它根本是在做戲。二〇〇八年這次公民投票對緬甸日後的民主遠景自然不能帶來任何助益。
 
  就在這些事件將世人目光引到緬甸的同時,人禍天災也在緬甸其他地區肆虐。緬政權加緊它對克倫邦平民的攻勢,見到婦女與兒童也當場開槍,造成成千上萬百姓流離失所。在西緬甸,竹子開花(編按:根據傳統,這是饑荒將至的惡兆)引發鼠患,老鼠毀了欽族所有的穀物,為欽人帶來死亡與毀滅。兩百多個村落的至少十萬名欽人陷於長期無糧的困境。隨後,在二〇〇九年,就在軟禁翁山蘇姬期限屆滿時,翁山蘇姬再遭審判。這整個事件過程荒誕無稽得可笑:一名名叫約翰‧葉陶(John Yettaw)的美國摩門教徒與越戰退伍軍人,游過茵雅湖(Inya Lake),來到翁山蘇姬遭軟禁的住處。翁山蘇姬儘管當時曾竭力請他離開,但仍因這次事件被控違反軟禁條件而受審,被判處三年徒刑並服勞役,之後獲減刑為軟禁十八個月。葉陶也被判刑,但在美國參議員吉姆‧韋伯(Jim Webb)訪問緬甸之後數天獲驅逐出境。二〇一〇年十一月7日,這一連串恐怖鬧劇更隨著一場可恥的假選舉而達於鼎沸。這次選舉意在永保緬甸軍事統治,當局在投票日到來前幾個月竟公布選舉法,排除翁山蘇姬,將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打成非法組織,不得登記為政黨,當然也不可能參選。
 
  也正因為如此,當緬甸新總統登盛(Thein Sein)於二〇一一年八月會晤翁山蘇姬,會後翁山蘇姬表態,說登盛是個可以信任的正人君子(她之後改了這個看法 )時,幾乎每個人都大感意外。登盛隨即展開改革,放寬一些對媒體與政治活動的限制,釋放政治犯,展開與少數族裔團體的停火談判,並且讓全國民主聯盟重新登記。不到一年,翁山蘇姬的政黨從完全遭既有體制摒棄的不法組織改頭換面,不斷角逐議會補選,在國會贏得一個又一個席位。她在二〇一二年走訪泰國、英國、挪威、愛爾蘭與瑞士日內瓦,之後又相繼訪問美國、澳洲、印度、日本與韓國。但由於許多人認為她不敢暢言緬甸的若干關鍵性挑戰,翁山蘇姬的國際形象蒙汙,緬甸內部人士對她的信賴也受到影響。單就這個理由而言,說緬甸是個陷於徬徨的國度已不為過……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4299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6 x 23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本書分類:> >

 

 

丁丁今年2歲半,平時他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十分招人喜歡。 前幾天丁丁媽媽帶他去爺爺家時,沒想到奶奶說:「我被丁丁咬了,你看他把我的手都咬成紫色的了!」 丁丁媽媽看到後,很吃驚,連忙問:「丁丁,你為什麼咬奶奶?」 丁丁怒氣沖沖地對媽媽說:「奶奶不讓我看動畫片,我生氣,就咬她。」 孩子在憤怒、緊張或者興奮時,就會通過咬人這一行為來表達,目的在於發泄不良情緒、引人注意或尋求安全感。 另外孩子咬人行為也多發生於爭搶東西,或者孩子認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發生時,被咬的對象除了同年齡段小朋友之外,甚至包括家長。 「孩子愛咬人」應該是養娃的人都遇到過的問題。 ... 每個階段的孩子愛咬人意味著什麼?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這樣寫到: 「當兒童出生時,他能夠使用的器官就是他的口、眼睛和體感。儘管他一出生便有了視覺敏感期,但腦科學認為兒童的視覺並沒有達到完善,他看世界時是模糊的,而口不行,他剛出生時就能熟練的運用——口是他連接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最自然的通道。 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最初,兒童是通過口來打開外在世界的,是通過口來認識周圍一切的。」 簡單來說,口腔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開端。 口腔敏感期的孩子主要表現為把任何觸手可及的東西都塞進嘴裡,比如吃手,咬人,咬玩具等。 那麼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愛咬意味著什麼? 5~7個月的寶寶,通常是出牙痛而咬人; 8~14個月的寶寶咬人,除了出牙的因素,通常會在高興時咬人,如果父母制止,他們很可能停止; 1歲半到3歲的寶寶咬人通常是不高興,或者想要引起別人注意、控制別人; 如果3歲以上還在咬人,那就是不正常的行為了。 一般孩子到了3歲以上時,咬人的現象就會明顯減少或完全消失。因為這時他們已經學會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或者發泄自己的挫敗感,而且,這麼大的孩子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衝動了。 但是,如果孩子到了這個年齡階段還繼續咬人,可能意味著更嚴重的發展問題或行為問題。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出現咬人行為,均事出有因,所以我們要明白孩子咬人背後的具體原因。 ... 父母要明白孩子咬人背後的原因 吮吸、咬人、爭搶等都是深深地埋藏在人潛意識裡的原始本能。比如,人在緊張時會咬嘴唇或指甲,思考難題時會咬筆頭或橡皮,這都是咬的一種反射。 所以咬人是嬰幼兒當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如果用責備和嚴厲的懲罰並不能減緩孩子咬人的行為! 《兒童微行為心理學》書中提到:「兒童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心理學解釋」。 我們只有讀懂孩子的心理,摸透孩子咬人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找出更科學的應對策略: 1、孩子處於出牙期 4~10個月的孩子,會長出第一顆牙齒。孩子出牙時因為牙齦黏膜受到刺激而發生牙癢癢的現象,於是有不少孩子就會採取咬的方式來緩解不適。 記得在我女兒8個月,牙齒長出來2顆了,那會就喜歡咬我的手,有時還喜歡咬我的胳膊,經常胳膊上口水一片。 ... 2、語言表達不清 孩子在學會走路後,隨著他們活動能力的提高,與人交往的需要也變得越來越強。但是由於孩子還不能完美地表達自己的需要,也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所以,他們經常採用推、拉、咬的方式來引起他人的關注,以此來實現自我交往和表達的意願。 女兒2歲那會,語言表達的還不是很好,當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如果有其他孩子搶走了她的東西,她就容易煩躁不安,有時就會做出咬人的行為。 3、模仿別人或發泄不滿 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強,如果他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咬人行為,那麼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也有可能嘗試著去咬人,除此之外,孩子咬人還為了發泄不滿。 記得朋友跟我說過她家孩子2歲半時發生的一件事情,有一次朋友答應了孩子周末要帶她去遊樂場玩,但是到了周末那天臨時有別的事情沒有去成,結果孩子就鬧情緒,朋友怎麼說都沒用,最後孩子非常生氣的在朋友胳膊上咬了一口,這就是孩子在宣洩自己不開心的情緒。 4、侵略或者過於興奮 如果孩子到了3歲之後,依然愛亂咬人,那麼就可認為是一種侵略行為,他可能是借亂咬人的行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威脅他人,也有的孩子在處於極度興奮狀態時會咬人。 我女兒3歲半時,有一次我們一起在玩枕頭大戰,玩這個遊戲時我們一邊大喊著一邊躲避對方的枕頭,由於我們玩的太過高興了,女兒在停下來時,突然在我臉上咬了一下,我連忙問她為什麼咬我啊,女兒說跟我玩很高興,所以她覺得很愛我,想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她對我的特殊感情,當時聽了不由覺得好笑,雖然很高興女兒的情感表達,但還是跟她說了媽媽喜歡你親親我。 不管孩子是因為哪種原因咬人,都是對別人的一種侵犯,都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和同伴關係的建立,因此我們要在平時多了解孩子,找到孩子行為的癥結所在後,進行合理的引導。 ... 面對孩子咬人,父母要這樣來應對 面對孩子愛咬人,有不少媽媽也為此而擔心,擔心孩子出去也會咬傷別人的孩子,更擔心以後不合群。 美國聖地亞哥市兒童醫院心理學家奧本·史達姆博士說過: 「小年齡段的寶寶咬人並無惡意,這是因為剛剛學步的孩子還不懂得用語言表達他們的生活感受,所以常常喜歡通過咬人這種方式來表達他們的興奮和激動。」 我們在明確了孩子咬人的背後原因後,要做的就是對癥下藥,並見招拆招: 1、出牙期給孩子準備磨牙棒 我女兒10個月那會,只要是她夠得著的地方,都恨不得給你咬上一咬。簡直是傷不起,開始我還忍著,後來真心是忍不住了,因為越咬越用力。每次咬到痛的,我發出叫聲的時候,她就開始咯咯咯的笑起來了,讓人真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對於出牙期的孩子,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軟一點的小毛巾用來滿足孩子咬的需求。 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吃磨牙棒、啃蘋果等,來緩解孩子在這一特殊時期的需要。同時應多給孩子吃一些纖維較豐富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菠菜、梨等。 2、教孩子用正確的語言表達需求 當孩子表達不清楚自己要求的時候,我們應該耐心地教孩子用正確的句子來進行表達,引導孩子學會溝通。並與孩子一起演示,這樣,孩子就了解了語言的功能,慢慢地學會用語言代替牙齒去交流。 像上面說的我女兒2歲那會,有人搶走她的東西,她就喜歡咬人,我跟她說的是:「下次再有小朋友過來搶玩具時,我們可以主動跟別人分享,或者提出交換玩具的方法,可以跟小朋友說我們交換玩具玩吧。」讓女兒知道,其實除了咬人和抓人,還有其他更多更好的方法。 3、利用繪本讓孩子體會感受 女兒出現特別愛咬人的那段時間,我專門買了一本名為《牙齒不是用來咬人的》的繪本,每天晚上只要有時間,我必然陪著她一起讀,而且和她在讀繪本的時候,也是以她為主角,和女兒展開互動,引導她關注裡面的情節,體會其中人物的感受。 一開始,我會給女兒讀,同時指著繪本上的圖畫帶有表情的給她示範,同時也會提問,在看到一個小女孩被小哥哥咬紅了手哭了的那一頁的時候(這也是女兒最感興趣的一頁),我會讓她自己先看,然後帶上表情對女兒說:「小姐姐的手是不是被小哥哥咬紅了?」 「小姐姐疼不疼?」 「小哥哥用牙齒咬了小姐姐,小姐姐很痛,都哭了,我們要記住,牙齒是用來吃東西的,不是用來咬人的,被咬的人會很痛的。」 每當這時候,女兒也會點頭或重複我說的話。 我們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咬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爸爸媽媽、其他小夥伴都不喜歡咬人的孩子。而且咬人還會傷害到別人,給別人帶來疼痛。」 讀繪本的方式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還要加倍留心,一觀察到孩子要有咬人行為的時候,要提前制止,同時要反覆地對孩子強調,明確地告訴他咬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讓孩子明白,我們不希望他這樣做。 ...... 4、對侵略性行為讓孩子承擔後果 研究發現,過度刺激是引起孩子咬人行為的常見的因素之一。 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因為過於興奮而出現咬人傾向時,可以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讓他玩安靜一點的遊戲,幫孩子緩解激動情緒。 在女兒愛咬人那段時間,有幾次晚上我哄她睡覺的時候,她總是會出其不意地咬我的胳膊一口,以此為樂。之前我都告訴她「你不可以這樣」,她充耳不聞。 後來有一次,我被她咬疼了,乾脆起身走出房間了,女兒叫我回去陪她,我認真地說:我在你身邊覺得很不安全,你總是把我咬的很疼,我不想再陪你睡了。」 那時女兒晚上只要我陪,不要別人,於是她央求了我多次,並且答應我不再咬了,我才回去接著陪她。 從那以後,她再也不咬我了,因為她意識到,咬我的後果,是媽媽不再陪她睡覺。 對孩子侵略性的咬人行為,我們要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教育,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且要讓孩子承擔咬人的後果,這樣比起一句單薄的「不可以」,會更有效。 雖然孩子咬人大多屬於嬰幼兒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問題,還不屬於攻擊性行為,但如果是孩子品德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我們就要引起重視,以免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涵妮媽媽寄語: 孩子咬人的行為絕對不是說他學壞了,大部分的行為其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希望父母們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和疏導孩子的情緒,糾正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同時也需要父母慢慢摸索,耐心找到屬於自己養育孩子的方式。

 

RFRTGE1515VRFEVE15E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7R5Jg2P.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1916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北航空通訊設備工程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台南軟性罐頭(調理包RETORT POUCH)整套機械設備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台北液壓床,鍛造用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台中吊車, 電動式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醫療口罩面罩新竹CE認證測試單位 台中製杯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醫療口罩面罩台北CE認證測試單位 高雄火焰切割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外科手術口罩台中CE認證測試單位 嘉義PC板檢測機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推薦個人防護CE輔導認證的檢驗公司 台南圓盤形靜電噴漆設備設備整改與改機符合CE認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oughslgkf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